微軟宣佈了其人工智慧驅動的必應和微軟邊緣的新功能: Bing Image Creator。這個功能讓用戶可以使用OpenAI的DALL∙E模型的高級版本,從文字描述中創建圖像。用戶可以通過邊緣的聊天或側邊欄,或者在bing.com/create上訪問必應圖像創建器。必應圖像創建器與其他視覺工具,如故事和知識卡2.0集成,為搜索主題提供更吸引人和有用的內容。微軟與OpenAI合作,確保負責任地使用必應圖像創建器,並限制生成有害或不安全的圖像。每個圖像上也會加上一個修改過的必應圖標,以表示其人工智能生成的性質。必應圖像創建器將從今天開始向桌面和移動設備上的預覽用戶推出,並計劃在未來廣泛推出 。

必應圖像創建器集成到必應聊天中,將從今天開始向桌面和移動設備上的必應預覽用戶推出。對於還沒有使用新版必應預覽的用戶,圖像創建器的預覽體驗現在已經在bing.com/create上提供給全球的必應用戶,支持英語。

Bing Image Creator 圖片

Bing的AI生成圖片品質目前僅接受英文提示(prompt),而提示描述得越詳細,效果越好。因此,文字應發揮創意並新增像是形容詞、位置、甚至是藝術風格等詳細資料,例如 digital art (數位藝術) 和 photorealistic (相片藝術)。

範例如下: 請嘗試提交 “fuzzy creature wearing sunglasses, digital art” (戴著太陽眼鏡的毛絨生物,數位藝術),而非 “creature” (生物) 的文字提示。

每次提示後會產出4張圖片,解析度為1024×1024。圖片。每張圖片的左下角會有一個Bing的浮水印。

Bing Image Creator vs Midjourney

現在我們來實際操作並且比較Bing與Midjourney的圖片吧!

PK#1: Logo cute yellow sponge with bubble, minimalist

左邊是Bing, 右邊是Midjourney。

左邊是Bing, 右邊是Midjourney。Midjourney的圖片品質相當好,超級可愛。但是我需要的是要用來當Logo的極簡風格,所以Bing的圖片比較接近我的需求。

PK#2 : 3d render robot hand holding a light bulb

左邊是Bing, 右邊是Midjourney。

左邊是Bing, 右邊是Midjourney。Midjourney的圖片細節相當漂亮,但是手指頭仍然會有出錯(每個AI圖片生成都有的問題)。Bing的圖片比較符合我的提示,因為我只要機器人的手與燈泡,但是構圖上手的形狀怪異,四張圖片都不太能用。

PK #3 : Zekrom, full body, sticker

左邊是Bing, 右邊是Midjourney。

Zekrom是寶可夢裡的一隻怪獸,應兒子要求請電腦化出來讓他當貼紙。Midjourney的細節一樣相當多,恐龍非常的帥氣,但是都缺一隻手,其中右上的圖片還有一個奇怪的黑色背景。Bing的圖比較卡通,與我想像的寶可夢風格一致。比較沒有缺手的問題。

結論

Microsoft最近又把OpenAI的黑科技商品化了,這讓Adobe和Google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。同一天,Adobe發表的Adobe Firefly卻沒有受到太多關注。如果你有興趣的話,可以看看這篇 Firefly:Adobe推出的全新生成AI模型,讓你輕鬆創造出令人驚嘆的圖像和文字效果

另外,Bing的圖片品質與Midjourney相比如何呢?我個人認為Midjourney像是一個自我風格鮮明的藝術家,只創造自己認為好看的圖片,品質不錯但可能與需求有一定距離。現在你可以免費試用Midjourney,之後收費是每月8美元,限制為200張圖片。相比之下,Bing目前是完全免費的,且它生成的內容比較符合我的需求。我認為Bing會在AI生成圖片的市場上佔據重要的位置。當然,這只是AI大戰的開始,你喜歡Bing的圖片還是Midjourney呢?歡迎在下面留言告訴我哦!

發表迴響